创始人:安祺格谢夫代理艺术家:季大纯,刘丽萍,刘野,孙良,王玉平,魏东,夏俊娜,夏星,谢东明,徐累,杨飞云,杨少斌,杨洋,叶永青,岳敏君,曾梵志,展望新梓堂日志当回忆已经难以接续的时候,相片总能引出一些记忆的线索,变出似是而非的影象和声音,带给我很多已经忘却的感动。安祺1992年夏天的暑假第一次到中国来。他被北京夏天的闷热和中国人的密度吓坏了。当时他骑了我父亲的半旧永久牌二八自行车,在北京人挨人的马路上战战兢兢地适应了好几天,最终接受了现实--中国人多1992年的我们是那么年轻,不知疲倦--所有的北京景点都是骑自行车漫游,甚至郊外的许多地方也不例外。当时的北京比我离开时多出了三环、四环和许多新的建筑,而我完全被这个我出生并且曾经生长了二十年的城市迷惑了,常常需要由安祺这个新来的客人为我指点迷津。1992年的北京已经开始繁忙,开始淡化中国与外国的差异。1992年,或许安祺从来没有想象过,他将与这个古韵但却新锐的国家有多么紧密的关系。学生时代的我们的确闲适而惬意--在莫斯科上学,回中国探亲,在保加利亚海滨度假,间或也到附近的其他国家走走。时间轻松得象充满了氢气的缤纷色彩的气球,一松手就轻巧地飞走了1993年安祺毕业了,留任艺术科学院作教师,在莫斯科工作室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室的工作状态是合作,每个人有分工,但必须互相关照和协作。所以工作气氛就极其融洽,并且有特别的幽默感和默契。艺术家往来不绝,带来新的风格和色彩,也带来新的信息和幽默。我羡慕这种工作状态。1995年我毕业了。我们带着一个蓝图,告别了莫斯科所有的朋友。1995年我们从莫斯科回中国的目标就是:如果中国还没有合作性的版画工作室,那我们会开这样一个工作室。具体一点说,我想开一个所有的朋友都能来作版画的轻松愉快的创作乐园,而安祺想开一个宏大的版画艺术中心。因为有了创业目标,生活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起码那种卿卿我我、悠闲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了工作室需要空间,我们选择了北京郊区京顺路靠近温榆河的北甸村,在离马路将近80米的地方盖了这座仅有130平方米的工作室。因为房子盖好已经是1995年11月底,所以第一个冬天我们开始工作时,暖气的热量将水泥屋顶中的水烘了出来,房间里象热带雨林一样湿。安祺开始用他的双手打造未来的工作室。在工作上我与安祺有一种特殊的默契,甚至我每每感觉我们更合适作同志,而非夫妻。我们开始建设工作室的第一期工程--丝网版画工作室。许多记忆已经模糊或是错位了,最清晰的感受是--作一件事并不难,但坚持下去就太难了。从安祺踏上中国的土地时起,我们一直在找两样东西--专业版画纸和无毒丝网颜料。专业版画纸是版画创作的最重要媒材,使版画品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无毒颜料的溶剂是不挥发的,不会象传统油性颜料一样危害健康。我们的确找了很久,中国的事实是--没有。有些令人难以相信,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商业已经很发达,但是艺术家们仍然在使用代用品岳敏君创作《红旗飘飘》时,我们使用的仍然是日本和英国产的油性墨。含苯的挥发剂渗入工作室的每一个角落,有些让人透不过气来。安祺专门买了一叠面罩发给每个人,并且在自己常用的那一个上面画了两个鼻孔和笑嘻嘻的大嘴。我们至今感谢的发明和大洋彼岸在美国的一个保加利亚人。安祺发出了许多-给世界各地的朋友,查询全世界丝网颜料的厂家。在美国的那个保加利亚人下载了数十页地址和报价单给我们,使我们最终联系到最近的代理商--一家香港公司,并且最终与这家公司共同开发出了我们使用至今的牌艺术家系列丝网环保水性墨。北京的夏天闷热难耐。空气的含水量高,使空气中的一切看上去似乎完全静止但是在静止的表面下,天空中的水气在积聚,肯定会积聚到云层无法承受的量,大雨就会滂沱直下。工作室的进度有点象北京这种特有的天气。我们用了长达3年的时间来积聚能量。1999年初工作室正式开始与中国艺术家合作。工作室的英文名称是,很明确,是(安祺格谢夫),是杨洋。张京在设计标志的时候,将在电脑屏幕上转动了一下,对我说:瞧,这是你们的儿子。我看着这个可爱的真象个啃脚丫的宝宝,觉得工作室一定会与我们的儿子乔治一同长大。那时工作室还没有中文名称。工作室在最初就有一套很认真的程序--《被邀请艺术家计划书》、《作品进度记录》、《作品证明书》、《合作协议书》和全体人员认真的工作态度。助手被要求必须做的文案记录是《作品进度记录》,记载着艺术家工作的准确时间、版数、色彩、暴光时间、印刷效果等信息,非常有意义。工作室一直在邀请艺术家合作。刘野是凯伦史密斯介绍我们认识的。我和安祺去看画,他正在画室里画那一张大红的《》,给我们印象很深,于是我坚持根据这张《》作一张版画。1999年8月刘野来工作室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因为画面人物多,有许多边缘需要画出渐变的效果,所以刘野画得很辛苦,经常满头是汗。但《》完成得很出色。1999年9月,我们开始从法国直接订购公司的专业版画手工纸。其中88是顶级的丝网版画纸,也是我们现在一直使用的纸张。充足的纸张来源,使我们在作品数量上有了更大的自由。之后,我们完成了与杨飞云、杨少斌、谢东明、孙良、王玉平的合作,这些版画作品让画家和我们都激动不已。孙良是第一个从外地来新梓堂做版画的艺术家。展望是第一个将艺术构思用版画实现出来的雕塑家。2000年3月刘野与新梓堂合作了第二张版画。新梓堂是一个能创造新形象、新风格版画作品的空间。新梓堂的形式是一个制造艺术产品的车间。新梓堂的精神是将艺术家与版画、艺术家与艺术家置于同一空间,使所有进入这一空间的人在离开时都满载而归。新梓堂帮助艺术家分析画面,制定绘制的步骤,使艺术家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构成其画面相应的技法。使原本对丝网版画没有驾御能力的艺术家很快进入创作状态。新梓堂熟悉材料性能和技术,负责一切有关制版、印刷等工作,与艺术家分工明确,使艺术家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创作。新梓堂与艺术家沟通及时,随时排除失误,探究每一细节,保证每件作品都能完成到最出色。我们对新梓堂充满信心。也许成功的唯一机会就是付出。新梓堂似乎开始踏上通往成功的路,所以我们将要付出的只有更多。杨洋,2000年7月22日